发布时间:2024-01-23 02:34:21 来源:“共产党员”、“贵州改革”公众号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
《关于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意见》
网络行为是党员干部言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规范网络行为,促进形成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一、党员干部在网络上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遵守党规党纪,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网络行为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共筑网上网下同心圆。
二、党员干部不准参与以下网络传播行为:发表违背党的基本路线,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歪曲党的政策,或者其他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诋毁、污蔑党和国家领导人,歪曲党史、国史、军史,抹黑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制造、传播各类谣言特别是政治类谣言,散布所谓“内部”消息和小道消息;出版、购买、传播非法出版物;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制作、传播其他有严重问题的文章、言论、音视频等信息内容。
三、党员干部不得参加以下网络活动:组织、参加反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网络论坛、群组、直播等活动;通过网络组党结社,参与和动员不法串联、联署、集会等网上非法组织、非法活动;参与网上宗教活动、邪教活动,纵容和支持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及其活动;利用网络泄露党和国家秘密;浏览、访问非法和反动网站等。
四、严格规范党员干部在网络平台以职务身份注册账号行为。党员干部以职务身份在微博、微信、网络直播、论坛社区等境内外网络平台上注册账号、建立群组的,应当向所在党组织报告。
五、党员干部应当履行举报监督的义务。发现网上违法违规违纪信息、活动的,及时主动向有关部门、网络平台等举报,积极提供线索,协助有关方面处置。
六、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以及《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对在网络活动中以身作则、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要充分肯定、热情鼓励;对坚持正确立场、传播正能量而遭到围攻的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地给予保护和支持;对党员干部违反本意见规定的,要依据党纪和国家法规进行严肃查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意见,既设定了必须达到的高线,更划出了不能逾越的底线、红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政治清醒和使命担当,坚决做到令行禁止,以规范有序的网络行为,引领新风尚,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01 党员干部微信“使用指南”
目前,微信已经取代短信、电话,成为工作中最常用的沟通方式。但微信毕竟是新生事物,在工作方式比较严谨和传统的机关、事业单位,使用不当会出现很多问题。
很多时候你自己并无意识,却已用微信给别人留下负面印象。这里有一份微信“使用指南”推荐各位党员干部学习:
使用指南
1.不要滥用截屏
截屏功能与职场大多数礼仪背道而驰。两个人的聊天是非常私密的行为,发送出去与暴露他人和自己的隐私没有区别。在职场上使用微信截图要格外谨慎,不要随意截屏为证,更不可随意把截屏发送给第三者。
2.群里也要讲规矩
单位群的感情交流功能相对弱一些,主要是为了工作。所以在工作群里聊天,如果不是工作必要,一定要适可而止。同时,不要随便拉陌生人进入群里,以免泄露工作秘密。
3.慎用语音
虽然微信交流方式很丰富,有文字、语音、表情等,但交流时对方性格、身处环境、职位高低等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对于那些职位比自己高很多的人,最好的方法是直接电话过去,除非是私下关系极好,一般不要使用语音。为了工作方便和准确无误,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要使用语音。
4.注意沟通效率
单位里使用微信沟通,一定要考虑对方处境。比如对方身处领导岗位,事务极其繁忙,这时候切勿使用“看到请回复”“在吗”这些词,要直接切入主题。如果稍微感到沟通效率低下,可马上致电询问。设想沟通对象处境,随时调整沟通节奏,工作会更加顺畅。
5.区分朋友圈和工作圈
朋友圈是每个人的一张网络面孔。若工作和生活共用一号,一定要注意朋友圈分组。你发了一条在亲戚朋友们看来逗趣的内容,同事看到了可能是另一个感受,或许会不知不觉间造成一些误会和偏见。在人际关系和社交工具使用上,一定要因人而异,这一条是常识。
6.勿滥用私人化表情
对私人化、真人截图等比较特殊的表情的认可,一般限于私人圈子,但在单位群里用可能会使一些人生厌。单位群年龄差异大,不太适宜使用各种怪异表情,你只是想活跃气氛,但实际上是增加了负面印象。
7.不要处理太复杂的问题
机关工作,准确和效率永远是第一位的,微信的即时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严谨程度上却是短板。对于复杂问题,不论你是长篇大论还是长谈良久,都很容易出现误解和误判,还是电话或面谈更好。
8.及时回复信息
及时回复他人信息是一种美德。
02 公务短信或微信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1.称谓恰当礼貌
称谓要表达清楚接收方的身份,并体现礼貌原则。
2.首句反映主题
在首句中即反映出主题,旨在帮助接收方及时高效地读取信息。
3.内容简洁条理
尽可能用一条信息容纳全部信息,减少信息往来次数。如果需要传递的信息有多项,宜分点阐述。
4.尾语按需设置
如果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可在结尾处注明“收到请回复,谢谢!”。如果没有收到回复,有必要打个电话确认对方是否收到信息。特殊的公务短信或微信比如通知,应使用专用尾语“特此通知”,以示规范和严谨。
5.署名明确勿漏
公务短信或微信较为正式和规范,结尾处署名更正规。
03 公务短信或微信的使用规则
公务微信使用规则
1.发送时间恰当
最好在工作时间发送,以保证接收方及时处理。早上8:00以前、晚上10:00以后最好不要发公务短信。
2.妥善处理接收延迟的情况
如果是比较重要的事情,最好请对方回复以确认收到,或者在短信或微信发送之后致电对方询问接收情况。
3.不得滥发短信或微信
要做到“三禁止”:禁止发送与公务无关的信息;禁止群发广告或非法信息;禁止对无关人员发送信息。
来源:“共产党员”、“贵州改革”公众号